F92閥體和閥座焊接工藝的研究

2013-09-19 黃翀 沈陽盛世高中壓閥門有限公司

1、概述

  1000MW 超( 超) 臨界火電機組用主蒸汽閘閥的閥體材料為F92。由于此材料具有一定的冷裂傾向,在與同材質閥座的焊接過程中,對冷裂紋非常敏感,并會在焊接的熱影響區(qū)出現(xiàn)脆化現(xiàn)象。閥門研制過程中,針對焊接裂紋等問題進行了試驗研究,確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藝參數(shù),獲得了良好的焊接合格率。

2、材料性能

  F92 為馬氏體耐熱鋼,此材料是在F91 鋼的基礎上改良出的新鋼種。與F91 鋼相比( 表1) ,Mo 含量降低,并加入了W 和微量的B,提高了其在高溫狀態(tài)下的斷裂強度、高溫蠕變強度和高溫抗氧化性(表2) 。

與F91 鋼相比

斷裂強度、高溫蠕變強度和高溫抗氧化

 

  碳當量計算法是一種根據(jù)合金元素的含量評定其冷裂紋敏感性的方法。當[C]> 0. 6 時,材料的焊接性差。碳當量[C]計算公式為

[C]= C + Mn /6 + ( Ni + Cu) /15 + ( Cr + Mo + V) /5

  根據(jù)F92 母材的化學成分( 表3) ,計算出F92碳當量[C]= 2. 09,說明F92 的焊接性差,冷裂傾向十分敏感。

F92 母材的化學成分

3、焊接工藝

  閥體和閥座的焊接( 圖1) 采用手工電弧焊。焊條使用E9015 - B9 ( 表4) 。焊條使用前經300 ~350℃烘干,保溫2h。焊條放入保溫桶內,為防止吸潮,隨用隨取。施焊時,仔細清理每一層焊渣,且在收弧處多停留,將弧坑填滿,防止產生裂紋。

閥體與閥座組焊

1. 閥體2. 閥座

圖1 閥體與閥座組焊

表4 E9015 - B9 焊條化學成分Wt%

E9015 - B9 焊條化學成分

  F92 鋼在焊接中采用小電流,利用較小的熱輸入量進行多層多道焊( 表5) 。由于F92 淬硬傾向較大,所以要嚴格控制預熱溫度和層間溫度。層間溫度一般不低于預熱溫度,但是層間溫度過高會影響焊接接頭整體的沖擊韌性,故最高層間溫度控制在300℃,預熱溫度控制約250℃。

表5 焊接工藝參數(shù)

焊接工藝參數(shù)

  焊接完成后,焊縫金屬及母材熱影響區(qū)會發(fā)生組織轉變,生成脆而硬的馬氏體組織。通過采取760℃ ± 10℃保溫2h 的高溫回火處理方法,適當?shù)慕档秃附咏宇^強度,改善接頭焊縫金屬的韌性。

4、數(shù)據(jù)分析

4.1、第1 組試樣

  對試樣進行拉伸試驗( 表6) 和彎曲試驗( 表7) 。從彎曲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彎曲試樣出現(xiàn)了最大5. 32mm 的裂紋。根據(jù)ASME 第Ⅸ卷規(guī)定,試樣彎曲后的凸面上,焊縫和熱影響區(qū)不得有超過3. 2mm 的開口缺陷。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

表6 第1 組試樣拉伸試驗

第1 組試樣拉伸試驗

表7 第1 組彎曲試驗

第1 組彎曲試驗

  試樣在彎曲時產生裂紋,是脆性過大的表現(xiàn),這也是F92 材料空淬傾向大的影響。為解決這個問題,使焊后焊接接頭性能良好,修改了焊接工藝。

  (1) 增加焊后消氫處理,溫度為375℃ ± 10℃,保溫2h,緩冷到室溫。

  (2) 焊后熱處理由保溫2h 改為保溫4h。

  (3) 焊接最高層間溫度不高于350℃,預熱溫度控制在約300℃。

  (4) 嚴格控制焊件的升溫和冷卻過程。

4.2、第2 組試樣

  按照修改后的焊接工藝重新進行焊接,并進行力學性能試驗( 表8、表9 和表10) 。試驗結果顯示,試樣性能達到要求。表8 第2 組試樣拉伸試驗。

F92閥體和閥座焊接工藝的研究

5、結語

  (1) F92 鋼的可焊性較差,焊接工藝復雜,但只要選擇合適的預熱溫度和層間溫度、消氫處理,嚴格按工藝執(zhí)行,完全可以避免焊接缺陷的產生。正確的選擇熱處理溫度和保溫時間,是保證焊縫獲得良好力學性能的關鍵。

  (2) 通過對F92 新型馬氏體耐熱鋼焊接材料、焊接工藝分析研究,對F92 的性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給編制F92 焊接工藝任務書及評定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jù)和參考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1〕盧征燃,王炯祥. 超臨界鍋爐用鋼SA - 335P92 焊接性試驗研究〔J〕. 鍋爐技術, 2006( 1) : 38 - 46.

  〔2〕郁福祥. T91 鋼的焊接〔J〕. 焊接技術, 1997,26( 3) : 36 - 37.

  〔3〕ASME - 2007,鍋爐及壓力容器規(guī)范Ⅸ焊接和釬接工藝,焊工,釬接工、焊接和釬接操作工評定標準〔S〕.

  〔4〕夏明民,張建華,何伯芹,等. F92 閥體深孔密封面堆焊D802的研究[J]. 閥門2012( 6) :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