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襯底上電沉積Cu薄膜的晶面擇優取向
采用硫酸鹽電沉積法,利用X 射線衍射儀(XRD)、掃描電鏡(SEM)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電沉積條件下在PI 膜表面制備的Cu薄膜的晶面擇優取向、平均晶粒尺寸及表面形貌。結果表明,沉積層的晶面擇優取向受Cu薄膜厚度和電流密度影響,電流密度較小(0.2A/dm2)和較大(3.5~5.5 A/dm2)時,電沉積Cu膜分別容易得到(111)和(220)晶面擇優取向,較大電流密度有利于晶核的形成,薄膜表面平均顆粒尺寸較小。
柔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B) 因其輕、薄、柔韌性好而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中。柔性覆銅板(Flexible CopperClad Lamination FCCL)是生產柔性印刷電路板的基本材料, 按產品結構不同,FCCL分為二層FCCL(2L-FCCL)和三層FCCL(3L- FCCL)。由于取消中間的膠粘劑,除了電性能和機械力學性能基本相同外,2L-FCCL 比3L-FCCL 更薄,而且耐溫性能更好、尺寸穩定性更好、耐錫焊性更強。
目前2L-FCCL的生產工藝主要有濺鍍法(Sputtering), 層壓法(Lamination), 預鑄覆涂法(Casting)及電沉積法(electro- deposition)。電沉積法具有獨特的優勢,如設備簡單,可在常溫下進行大面積制備,效率高等,因此成為大規模工業生產的常用方法。Cu膜的電沉積過程中,由于各個晶面的生長速度不同,將會出現晶面的擇優取向現象,織構度受電沉積條件影響。因此,Cu薄膜微觀結構的研究對2L- FCCL 的生產工藝的探索非常重要。
本文采用磁控濺射———電沉積法在聚酰亞胺(PI)膜表面上制備Cu薄膜。采用直流磁控濺射法在PI膜表面上預鍍Cu導電膜,為在PI膜表面上電沉積Cu膜提供導電層,然后通過電沉積方法,控制不同電沉積條件制備Cu薄膜,重點研究Cu薄膜的厚度和電流密度對Cu薄膜的晶面擇優取向、平均晶粒尺寸及表面形貌的影響。
1、實驗
1.1、樣品制備
采用直流磁控濺射法在PI襯底上濺鍍一層250nm 厚的Cu導電膜層,為在絕緣的PI表面上進行電沉積提供導電膜層,然后采用直流電沉積法,控制電流密度和沉積時間制備Cu薄膜。電解液為硫酸鹽溶液,CuSO4濃度220g/L,H2SO4濃度1cc/L,Cl-離子100ppm/L,添加劑CS980適量,電解液溫度30℃,電極間距150mm。電流密度范圍選用0.2~5.5A/dm ,通過控制沉積時間得到不同膜厚的Cu 薄膜,樣品編號見表1,其中8# 樣品為只進行濺鍍未進行電鍍的PI-Cu膜。
表1 實驗條件及樣品
1.2、樣品測試
采用日本理學Riguku-D/max-γB 型X 射線衍射儀(XRD)研究薄膜的晶體結構,X射線源采用Cu靶Kα 線(λ=0.15418 nm),用美國Ambios(XP-2)臺階儀測測試薄膜厚度,用廣州半導體材料研究所SDY- 5 型雙電測四探針測試儀測量薄膜的方塊電阻,用荷蘭Philips XL- 30FEG 型掃描電鏡(SEM)表征樣品表面形貌。
2、結果與討論
2.1、Cu薄膜厚度對薄膜的方塊電阻及電阻率的影響
用雙電四探針測試儀測量1#、2#、3# 和4#樣品的方塊電阻,其結果如圖1所示,電流密度為3.5A/dm2時,隨著薄膜厚度的增大,薄膜方塊電阻逐漸變小,薄膜厚度小于2um時,薄膜方塊電阻受厚度的影響比較大,薄膜厚度大于2um時,薄膜的方塊電阻逐漸趨于穩定,方塊電阻值小于0.02Ω。
根據公式ρ=R□(d/F)計算薄膜電阻率ρ,式中R□為薄膜的方塊電阻,d為薄膜厚度,F 為無量綱幾何因子(F≈1),測量并計算得到樣品1#、2#、3# 和4#的薄膜電阻率隨薄膜厚度的變化關系圖(圖1)。薄膜厚度增大,薄膜電阻率變小,說明膜層電導性增強,當薄膜厚度小于2.0 um 時,薄膜電阻率受薄膜厚度的影響比較大,薄膜厚度大于2um時,薄膜的方塊電阻率隨厚度的變化比較緩慢,方塊電阻率小于3.7uΩ·cm。
圖1 方塊電阻和方塊電阻率與薄膜厚度的關系
2.2、Cu 薄膜厚度與晶面擇優取向的關系
電流密度為3.5A/dm2時,通過控制電沉積時間得到不同厚度的PI為襯底的Cu薄膜樣品,XRD譜圖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厚度Cu薄膜的XRD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