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照明光源的基本原理

2009-05-30 曾正清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當今最為熱門的是InGaN、AlGaN、GaN 等Ⅲ族氮化物發光二極管的應用研究,該類管發射出的藍綠光、藍光、紫外光既可與紅光、綠光發光二極管合成為白光,也可直接用來激發熒光粉發射出白光。因此,氮化物發光二極管是白光光源的首選。它們將會取代白熾燈、熒光燈等光源而成為未來白光照明的主流。因而氮化物發光二極管已成為半導體光電子器件中的一代新產品,必將在未來的節能照明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LED 器件的發光效率以每10 年約增長10 倍的速度不斷提高。尤其是20 世紀90 年代初出現的GaN藍綠光LED,發展尤為迅速,10 年間發光效率增長了100 倍。也正是由于GaN 基藍綠光LED 器件的出現,彌補了LED 器件在短波長方面的缺憾,不僅實現了LED 全彩顯示,而且也使LED 白光照明成為可能。隨著材料生長及制作技術的迅猛發展,LED 器件也從早期的指示型(典型注入電流20 mA)發展到功率型(目前典型注入電流350 mA),應用領域也從狀態表征擴展到夜景裝飾、交通信號指示、汽車照明、大屏幕全彩顯示等。而以GaN 基功率型藍光LED 為核心的半導體照明光源,被認為是繼白熾燈和熒光燈之后的第三代照明光源,成為國內外光電子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傳統光源相比,全固態工作的半導體照明光源原理上具有發光效率高、壽命長、體積小、響應速度快、耐振抗沖擊、綠色環保、使用安全等潛在優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半導體發光二極管是半導體照明的核心,其發光原理如圖1 所示,在p-n 結正向偏置條件下,通過注入到器件有源區的電子空穴對自發輻射復合,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從20 世紀50 年代發展至今,LED 的發光波長從紅外擴展到了可見光、紫外波段。LED 器件的發光波長由材料的帶隙能量決定,氮化鎵基LED 材料屬于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包括氮化鋁(AIN)、氮化銦(InN)、氮化鎵(GaN)及其合金,帶隙能量涵蓋了可見光、紫外和深紫外波段。

LED 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1 LED 工作原理示意圖

實現半導體照明有3 種途徑:

         1)基于三基色原理,利用紅、綠、藍三基色LED 合成白光,如圖2(a)所示;

         2)利用紫外LED 激發三基色熒光粉,由熒光粉發出的光合成白光,如圖2(b)所示;

         3)采用藍光LED 激發黃光熒光粉,實現二元混色白光,如圖2(c)所示。

實現白光固態照明的3 種方式 

圖2 實現白光固態照明的3 種方式

(a)三基色LED 合成白光;(b)紫外LED 激發三基色熒光粉實現白光;(c)藍光LED 激發黃光熒光粉實現二元混合白光(資料來源lumieds)

         利用三基色LED 混合白光,不僅可實現理想的白光光譜,而且光源顏色可調,但對三基色LED 的性能要求嚴格,其驅動電路等外圍系統也相應復雜,因此,其性價比偏高,但適用于對顏色要求較高的場合。利用紫外LED 激發三基色熒光粉實現白光的技術,目前尚缺乏大功率紫外LED 以及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紫外熒光粉,因此尚不具備實用性。而利用藍光LED 激發熒光粉的方案,具有成熟的熒光粉和高效、高可靠性的藍光光源,盡管顯色指數上略顯不足,但該方案具有最高的流明效率,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技術。以下討論中如不作特殊說明,半導體照明指的都是以藍光LED 激發黃光熒光粉的技術途徑。

相關文章閱讀:

半導體照明光源的基本原理

國內外照明光源的現狀與挑戰

材料外延與評測技術對半導體照明光源的影響

芯片制作對半導體照明光源的影響

管芯封裝與應用對半導體照明光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