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式背壓調節閥的選用
介紹了自力式背壓調節閥的特性,分析了國內某核電站用輔助給水儲罐直接作用式背壓調節閥排量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將閥門更換為指揮器操作型背壓調節閥的解決措施,并通過開啟行程和流量系數試驗,證明指揮器操作型背壓調節閥滿足工況要求。
1、概述
自力式壓力調節閥是一種無需外來能源,依靠被測介質自身壓力,按預先設定值,進行自動壓力調節的控制裝置,自力式壓力調節閥在石化和電力輔助給水儲罐氮封系統使用較為普遍。本文針對國內某核電輔助給水儲罐氮封系統的自力式背壓調節閥排量不足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閥門換型的解決措施。
2、工作原理
核電輔助給水系統的給水儲罐儲存除鹽除氧水,水上部采用氮氣封閉以保護水不受空氣的污染。儲罐的氮封系統(圖1) 包括進氣和排氣兩部分。進氣部分主要裝置包括1個自力式減壓閥和1個手動隔離閥,排氣部分主要裝置包括1 個自力式背壓調節閥和1個手動隔離閥。正常運行時,進氣和排氣管道的手動隔離閥保持開啟,氮氣從供給系統引入,經減壓閥減壓后供給儲罐。儲罐氮氣壓力要求穩定在10kPa(g) 左右。
圖1 給水儲罐氮封系統流程
當儲罐充水或氮封系統減壓閥失效時,儲罐的壓力會異常升高。為了防止儲罐因超壓而損壞,背壓調節閥開啟排放多余的氮氣。背壓調節閥的開啟設定壓力為12kPa(g) ,要求的最大排量為316Nm3/h。在核電廠試驗過程中,當儲罐的充水速度為40t/h 時,儲罐的高壓報警裝置( 報警設定值為13kPa(g) ) 被觸發,這表明背壓調節閥的排量達不到系統設計要求。
3、原因分析
3.1、功能和結構
背壓調節閥為介質直接作用型,氣室膜片的取壓孔設置在閥門內部(圖2) 。系統正常運行時,閥門的氣室彈簧預緊力大于作用在膜片上的介質壓力,使得閥瓣壓緊閥座,閥門保持關閉。當介質壓力達到或超過設定壓力時,膜片下方的介質壓力能夠克服彈簧的預緊力,使閥門開啟。閥門的開度與閥門的超壓成正比。
圖2 直接作用型背壓調節閥
直接作用型背壓調節閥結構簡單,外形尺寸小,不需要設置外部取壓口,安裝方便。但是,閥門設定壓力精度不高,且在超壓工況有頻跳的現象。由于閥門膜片的取壓孔位于閥腔內,當閥門開啟并排放流量時,儲罐至閥門入口,以及閥門入口至閥門中腔都有流動引起的壓力損失,此處所取的壓力低于儲罐的壓力,不利于閥門達到要求的開度。另外閥門采用流關型結構,閥門開啟后介質的流動不利于維持閥門的開啟。當閥門開啟排放流量時,閥腔內部流動紊亂,壓力脈動較大,膜片經受壓力脈動會引起閥門顫振,容易引起膜片、閥桿及導向面損傷。閥門的閥瓣/閥座采用金屬密封(堆焊司太立合金) ,密封性能差。
3.2、水力計算
氮封系統中,背壓調節閥與給水儲罐中間安裝有1個手動隔離閥、4 個彎頭(3 個90°,1 個30°) 和4.1m 長的管道。經管路水力計算,在最大工作溫度(60℃) 下排放設計要求的最大流量(316 Nm3/h)時,閥門上游管道的氣體平均速度達到17.9m/s( 氣體動壓0.18kPa) ,從儲罐到背壓調節閥入口有0.73kPa 的壓損,假定儲罐內氮氣壓力達到報警壓力13.0kPa(g) ,減去閥門上游的壓損和氣體動壓(該動壓不能利用) ,閥門入口靜壓僅為12.09kPa(g) ,閥門出口靜壓為0.72kPa(g) ( 該出口靜壓是用于克服下游排放管道的壓損) 。
由于閥門入口至閥門中腔有一定壓損,閥門中腔取壓孔處的壓力會低于閥門入口靜壓,即氣室膜片接收到的壓力會低于閥門入口靜壓12. 09kPa(g) 。按閥門設定壓力12.0kPa(g) ,此時膜片接收到的超壓小于0.09kPa (g ) ,不到設定壓力的0.75%。經分析,閥門在如此小的超壓下無法達到要求的排量。
4、結語
相對于直接作用型背壓調節閥,指揮器操作型背壓調節閥具有控制精度高、密封性好、可防止頻跳等優點,其性能滿足核電廠的設計要求。